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术能力培养的错位问题并非是某一层面的问题,而是涉及学理、政策、实践等各方面,它不仅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而且也导致了对专业学位教育认同的危机。有鉴于此,为了纠正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能力培养的错位问题,需重点考虑如下解决策略。 (一)认识上厘清关系,突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目前,国内理论界和实践界关于学位类型的划分已经达成一种基本共识,即将其划分为学术学位(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职业学位)。所以,为了更好地区分二者,也为了突显出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殊性,使其获得和学术学位同等的"名分",我们在实践中通常采取以下原则:"授予科学学位的学术要求一般侧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如具有进行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本门学科上掌握扎实广博的理论知识等。"19"授予专业学位的要求一般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从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具有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并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20]依照上述可理解为,学术学位是以理论和学术研究为旨归,高度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而专业学位则是以专业训练为取向,忽视学术能力的培养,这显然有失偏颇。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将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进行了区分,但是这种区分易于陷人一种"非此即彼"的境地。即谈到"实践",就认为是培养专业学位的特权,而谈及"学术"就认为是培养学术学位的专利;进而认为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互相对立的存在。这种"彼此互证"的"二元对立"使我们难以辨识何为专业学位教育质的规定性。 近年来,由于专业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在逐步扩大,其相似性也得到了不断强化。为此,我们从"职业教育"角度进一步阐释和说明,以期更好的辨识专业学位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职业"的发展先于"专业",相应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先于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二者均是在近现代以来逐步实现制度化、体系化的。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专业学位教育中所强调的"职业性"往往带给人们一种错觉,即将专业学位教育视为一种获取技术的手段,而这一片面的认识,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们对专业学位的价值判断,即认为专业学位教育与理论或学术无关。诚然,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有共通之处,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一方面,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建立在扎实的系统理论和专门的知识传授这一基础之上,职业教育则主要围绕职业技能及相关素养展开。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规格上来说,专业学位教育不是要培养普通的从业人员,而是要培养"专业人士"甚至是"专家"。[21]基于以上两点,如果忽视了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能力的培养,那么,人们就易于将专业学位教育与普通的职业教育混为一谈,误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就是简单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能进行简单机械操作的"熟练工"而已。相反,它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要有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能够进行应用研究的能力等,这就使受教育者必须接受比在普通职业教育中更多的教育与训练。这种高要求训练不是职业教育所能提供的,只有通过高层次教育阶段的培养和熏陶才可能形成。此外,如果将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任务仅仅限定为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那么专业学位教育也就等同于一种普通的职业培训或职业教育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对专业学位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区别的辨识难度。正是基于上述对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职业教育分析,我们认为,应该突破传统"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二)政策上明晰内涵,规避"模糊性"表达的误导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于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能力培养在学理层面存在一定的概念"盲区",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政策层面的"模糊不清"。因此,厘清学理层面的概念"盲区"之外,还需在政策中明晰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能力培养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实践中的错误认识。 |